元智機械系電⼦報
第4期 2022-06-01
您可點擊其他期刊瀏覽更多資訊

教學園地:109年傑出教學教授 余念一教授專訪

將教職視為己任

       余念一老師從小就想當老師,對教職懷抱著非常大的熱忱,因此,於民國81年從美國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取得博士學位後,82年在美國田納西大學機械系擔任助理教授,之後在91年進入元智大學擔任副教授。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」是余念一老師投入教職至今,一直銘記在心的一句話,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,帶給同學們豐富且實用的知識,指引學生們正確的職涯道路。余老師用心準備的課程內容,獲得學生們高度的評價,榮獲元智大學109年傑出教學獎。

榮獲109年傑出教學獎的余念一老師(右)

 

 

訂下課程規則提高同學專注度

       余老師在110-1學期和110-2開設了「普通物理」、「材料力學」、「靜力學」三門大一必修課程,在第一堂課時,就會和修課的同學們約法三章。因為上述三門課的內容都是為大二大三進階科目奠定基礎,而且大一新生們才剛踏入大學,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活動,導致常常心思都不在學業上,因此余老師訂下了許多課程規則,例如:上課禁止使用手機、每周小考,希望同學們遵守,藉此集中同學上課的注意力,提升學習效率。

 

引進蘇格拉底教學法

       余老師上課採用蘇格拉底教學法,此教學法起源於哈佛大學法學院,學生們在上課前會先在家中預習上課內容,上課時,老師會提出許多問題問學生,透過學生和老師之間一問一答的互動,不只能提高學生注意力,更能讓學生藉由思考和回答問題,對上課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。他和我們分享,其實蘇格拉底教學法只是一個理想,在台灣實施起來會遇到許多困難,本地學生多半沒有提前預習的習慣,導致上課時老師提問,台下的同學卻一問三不知,除此之外,台灣學生相較美國學生比較害羞內向,會因為愛面子而不敢回答問題。

 

開設跨領域通識課程

       余老師開設了一門通識課「科技、生活與社會」,並設計兩大議題讓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都能一起討論,兩大議題分別是「氣候變遷」及「基因工程」。現今的社會問題無法依靠單一領域的人才解決,因此他開設這門通識課,希望修課的同學們都能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,對上述兩項重大議題提出想法,促進不同科系同學們的交流,除此之外,他還會在上課時教導學生如何從文獻中找尋自己需要的資料,並製作成簡報或書面報告,「科技、生活與社會」並不是一門輕鬆的通識課,但一定能讓修課同學滿載而歸。

 

透過志工服務推廣中華文化

       余老師對考古文物有著極大的興趣,也喜愛中華文化的歷史古物。在因緣際會下看到故宮在招考雙語志工推廣中華文物,他便報名參加,經過一年大大小小的考試和訓練,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故宮的雙語導覽志工。當上志工後發現,其實台灣大多數的年輕人對中華文化十分陌生,因此萌生了在元智開設微型課程的想法,透過微型課程帶領學生實地走訪故宮,不只能讓學生認識更多歷史文物,更能推廣中華文化讓更多人知道。

 

感謝同學們的包容和體諒

       余老師認為自己上課的要求非常多,對於同學的期望也非常高,所以有時候對同學會比較兇,儘管如此,同學們還是非常包容及體諒,他希望同學們能理解老師做的一切都是好意,並不是要為難同學們,期許未來同學們畢業後,帶著老師們傳授的知識和能力,在職場上發光發熱。

 

回目錄頁

Back to List